我的 2018 年加密貨幣投資績效



2018 年轉眼間就要結束了,現在這個時間非常適合來對這一年做個總結,尤其是早上看到工商時報的這篇「比特幣 1年崩跌83%」,我就非常好奇這一年來我在加密貨幣投資這一塊到底情況有多慘?該不會比 83% 還多吧?

一開始我決定先從這一年來我到底投入了多少資金這個方向來清查。但是後來我覺得年度這個概念,反而不如來看看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真正開始在玩比特幣的這一年半期間,對我來說還比較有意義。所以,以下就是這一年半來我透過幣寶將新台幣轉乘比特幣的清單。




總共是新台幣 405,171 元,不知不覺中,竟然投了這麼多錢進來... 另外,我還有兩筆刷卡購買的挖礦合約,其中一筆是刷了 1,639.3 鎂去投入「潮州計畫」,追查信用卡帳單後,確認是花了新台幣 49,834 元。




另一筆則是刷了新台幣 57,121 元去投入「恆春計畫」。你可以看到這兩個計畫都還在執行中,比如說下圖的恆春計畫就還有 499 天的獲利可以回收,然後潮州計畫更不錯,它是個永久合約,沒有結束日期。所以,刷卡的部分,我總共是刷了 49,834 + 57,121 = 新台幣 106,955 元




最後,我在去年八月多的時候,還有用當初 2013 年留下來的 0.1 顆比特幣買了 HashFlare 的一年期 SHA-256 合約,這筆沒有命名計畫名稱,不過也結束了,詳細的數字是 0.09881760 BTC,就姑且折算為新台幣 12,000 元吧




於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總共投入加密貨幣市場的金額是 40,5,171 + 106,955 + 12,000 = 新台幣 524,126 元




當初就有認知加密貨幣投資是高風險項目,所以在持續投入的時候其實都相當的節制,老實講 52 萬其實只佔我總資產很小的比例,但是現在事後來看,仍然會希望自己不要來淌這渾水,至少等它殺下來一大段再慢慢投入... 不過這都事後諸葛了,基本上沒有人算得出來啦,如果你對比特幣還懷抱著期望,你其實只能在這個下跌的過程中,不斷的攤平,用盡你的彈藥,不斷的攤平,或許是在還沒到你的容忍值之前,不斷的攤平。




而我,大概是年紀有了的緣故,那個容忍度其實也很低,在比特幣跌破六千鎂平台的時候,我已經告訴自己不要再投入資金了,不管日後再跌到多物美價廉,我就是只能靠手上現有的成果來操作求勝了。

接下來,我們可以來看看我花了這 52 萬到底得到了些什麼?首先,最大的一筆就是 KuCoin 交易所的 5,240 枚平台幣,價值 3,120 鎂,概略是新台幣 95,160 元。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相當看好這種交易所分潤的模式,所以我的投資主力就全押在 KCS 上了。

另外,那兩份挖礦合約也還有殘值可以回收,潮州計畫大概可以有 612 鎂,恆春計畫最少也有 441 鎂,所以兩個計畫還價值 (612 + 441) * 30.5 = 新台幣 32,116 元




最後,我今天正式投入了 BitDeer,所以又有啟動了一個新的計畫:萬丹計畫,這個計畫也投了大概新台幣 6,000 元左右,這個故事就留待下一篇文章來說吧。

所以,我的加密貨幣總資產加起來是價值 95,160 + 32,116 + 6,000 = 新台幣 133,276 元





這樣投資績效算出來是 (524,126 - 133,276) / 524,126 = 75%,虧損 75%
真慘。

我只能小小聲的說。

2019

加油。

1 則留言:

  1. 感谢ray的分享,18年快结束了,从1月1号的懵懂新人,到现在略有了解。感慨良多,希望19年一起大展宏图!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