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全球多國近期針對加密貨幣行業推出新法規,試圖改善其與傳統金融體系的關係,加密貨幣公司仍面臨嚴重的「去銀行化」(debanking)問題,阻礙行業發展。去銀行化指的是銀行基於風險考量,拒絕為加密貨幣公司提供服務或關閉其帳戶,這種現象在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尤為顯著。
根據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發起的「Stand With Crypto」組織表示,澳洲的去銀行化問題正悄然將加密貨幣及區塊鏈領域的創新者和企業家排除在外。該組織指出,即使新法規試圖規範加密貨幣交易所並提升透明度,銀行對加密貨幣業務的風險顧慮仍未消退,導致許多公司難以獲得基本銀行服務。澳洲MHC Digital Group的全球市場與企業融資主管Edward Carroll強調,去銀行化的決定並非來自監管指令,而是銀行自身的風險評估。
在加拿大,加拿大Web3協會執行董事Morva Rohani表示,去銀行化仍是該國加密貨幣行業的重大挑戰。儘管部分公司成功與銀行建立合作關係,但許多公司仍面臨帳戶關閉或服務拒絕,且往往缺乏明確理由或申訴管道。這種不透明的做法加劇了行業的不確定性。
在美國,儘管近期立法顯示對加密貨幣的正面態度,例如2025年3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將政府沒收的比特幣用於建立國家儲備,行業專家仍警告,去銀行化問題可能持續至2026年1月。Custodia Ban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aitlin Long指出,在新聯邦儲備委員會成員任命之前,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的限制態度可能不會改變。此外,Coinbase於2024年6月發起的訴訟揭露,美國銀行監管機構曾要求部分金融機構「暫停」加密貨幣相關銀行業務,這進一步加劇了去銀行化的爭議。
歐洲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區塊鏈監管公司Fideum的共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astasija Plotnikova表示,去銀行化是歐洲加密貨幣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銀行對加密貨幣的謹慎態度源於對財務風險、報告義務及聲譽風險的擔憂,這使得許多公司難以獲得穩定的銀行支持。
儘管各國政府試圖通過立法改善加密貨幣行業的環境,例如澳洲計劃將加密貨幣交易所納入現有金融服務法規,以及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推進穩定幣及去銀行化改革法案,這些措施尚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專家認為,除非監管機構與銀行之間達成更明確的合作框架,否則去銀行化將繼續制約加密貨幣行業的成長。
資料來源及連結
- Cointelegraph: Crypto’s debanking problem persists despite new regulations
連結: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rypto-debanking-problem-persists-despite-new-regulations - Decrypt: Australia Unveils New Crypto Regulations, Pledges Action on Debanking
連結: https://decrypt.co
評論
這則報導揭示了加密貨幣行業在全球範圍內面臨的系統性挑戰——去銀行化問題。儘管各國政府試圖通過新法規促進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的融合,但銀行對風險的謹慎態度以及監管機構的模糊立場,使得這些努力成效有限。去銀行化不僅限制了加密貨幣公司的運營,也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特別是在澳洲和加拿大,銀行的保守做法顯示出對新興技術的抗拒,這可能導致這些國家在全球加密貨幣競爭中落後。
另一方面,美國的情況更為複雜。川普政府的親加密貨幣政策看似為行業帶來希望,但去銀行化問題的根源在於監管機構與銀行的協調不足。Caitlin Long的觀點尤為關鍵,她指出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角色至關重要,這意味著短期內難以看到實質改變。此外,Coinbase的訴訟行動顯示,行業正在積極爭取透明度與公平待遇,這可能為未來監管改革奠定基礎。
總體而言,去銀行化問題反映了傳統金融體系與新興技術之間的緊張關係。要解決這一問題,監管機構需要制定更明確的指導方針,銀行也需重新評估其風險管理策略。否則,加密貨幣行業可能轉向更友好的司法管轄區,如瑞士或新加坡,這將對當地經濟造成長期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