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波以 12.5 億美元收購 Hidden Road,技術長稱此為 XRP Ledger 的「決定性時刻」


加密貨幣支付公司瑞波(Ripple)於2025年4月8日宣布,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主要經紀商Hidden Road,這項交易被視為加密貨幣行業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收購案之一。瑞波首席技術長(CTO)David Schwartz表示,這次收購是XRP Ledger(XRPL)及瑞波幣(XRP)的「決定性時刻」,有望為該區塊鏈平台在機構應用中開闢更多可能性。
Hidden Road是一家專注於機構客戶的主要經紀和信貸網絡,服務超過300家機構,每日處理的交易量超過100億美元,年度清算金額更是高達3萬億美元。根據瑞波的計劃,收購完成後,Hidden Road將把部分交易後結算業務遷移至XRP Ledger,利用其高效的結算速度取代傳統金融系統中可能耗時長達24小時的流程。此外,瑞波還計劃將其穩定幣RLUSD整合至Hidden Road的服務中,作為跨資產交易的抵押品。
Schwartz在社交媒體上進一步解釋,這不僅意味著XRP Ledger將承接Hidden Road的部分交易活動,未來還可能擴展至抵押品管理和現實世界資產(RWA)的代幣化。他強調,瑞波長期以來將XRP Ledger定位為一個可擴展的現實世界資產平台,並已於去年11月與加密貨幣交易所Archax合作推出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此次收購被視為瑞波進一步實現這一願景的重要一步。
這項交易仍需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交割。瑞波總裁Monica Long在2025年巴黎區塊鏈週的訪談中表示,公司目前更專注於併購而非首次公開募股(IPO),以加速其在全球金融市場的佈局。
資料來源
評論
瑞波此次收購Hidden Road無疑是一場大手筆的戰略布局,顯示其試圖將區塊鏈技術與傳統金融更緊密結合的野心。XRP Ledger的高速結算能力和低成本特性,若能成功應用於Hidden Road的龐大交易量中,將大幅提升XRP的實用性,並可能推動其價格與市場認可度。然而,這項計畫的成功與否仍取決於監管批准及實際整合效果。同時,瑞波選擇併購而非IPO的策略,表明其更傾向於通過實質性業務擴張來強化市場地位,而非單純追求資本市場的資金注入。對於加密貨幣行業而言,這可能標誌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區塊鏈技術從零售支付走向機構金融的轉型。

比特幣流入幣安激增,市場因三月 CPI 數據即將公布而波動


隨著美國三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即將於4月10日公布,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近期錄得大量比特幣(BTC)流入,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根據加密數據分析平台CryptoQuant的數據,幣安的比特幣儲備在過去12天內增加了22,106枚BTC,總價值約18.2億美元,使其總儲備達到590,874枚BTC。分析師Maarten Regterschot指出,這一現象反映了投資者因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及即將公布的CPI數據而積極將資金轉移至幣安。
市場對此現象的解讀出現分歧。一方面,這種大規模資金流入可能被視為看跌信號,因為投資者在不確定時期通常會將加密貨幣轉移至交易所準備賣出,從而增加市場波動性。另一方面,Swyftx首席分析師Pav Hundal表示,大量流入也可能意味著投資者正在為潛在的看漲趨勢做準備,市場流動性高使得結論並非單一指向。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對除中國外其他國家實施90天關稅暫停政策,刺激比特幣價格在過去一天上漲8.8%,截至報導時,BTC交易價格約為82,474美元。分析師認為,CPI數據的結果將對比特幣及其他風險資產的短期走勢產生顯著影響。若CPI數據高於預期,市場可能面臨更大波動;反之,則可能進一步推高比特幣價格。
資料來源
評論
這波比特幣流入幣安的熱潮揭示了加密貨幣市場對宏觀經濟事件的敏感性,尤其是在CPI數據這樣可能影響貨幣政策預期的關鍵時刻。投資者的分歧反映了當前市場的不確定性,既有對潛在拋售的擔憂,也有對長期看漲的期待。川普的關稅政策為市場注入短期樂觀情緒,但CPI數據的實際結果將是決定後市走向的關鍵。對投資者而言,保持謹慎並密切關注數據公布後的市場反應至關重要。

比特幣未來十年或將挑戰黃金作為通膨避險資產


根據Blockstream首席執行官Adam Back的最新觀點,比特幣(Bitcoin, BTC)可能在未來十年內成為與黃金競爭的通脹避險工具。他在2025年巴黎區塊鏈週(Paris Blockchain Week 2025)接受Cointelegraph採訪時表示,全球貨幣不穩定性和通脹壓力正推動比特幣的採用,其稀缺性和增長的接受度使其有潛力挑戰黃金的傳統地位。
Back指出,未來十年通脹率可能平均達到10%至15%,這對於傳統投資如股票或房地產租賃來說是難以企及的回報率。他認為,在這種環境下,像比特幣這樣的「硬資產」將變得更具吸引力。他說:「比特幣有真正的潛力與黃金競爭,甚至開始搶占黃金的部分用途,例如作為地緣政治避險工具,將部分資金轉向比特幣。」
此外,Back提到,美國推出的比特幣現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以及美國政府在特朗普總統領導下對加密貨幣更友好的政策(如取消「Operation Chokepoint 2.0」等負面監管措施),可能進一步推動比特幣的普及。他認為,這些因素將促使比特幣成為對抗貨幣貶值的重要選擇。
然而,儘管比特幣的支持者將其視為「數位黃金」,其作為通脹避險工具的有效性仍具爭議。2022年美國通脹創40年新高時,比特幣價格下跌超過60%,而黃金則保持相對穩定,這讓部分分析師質疑其可靠性。Back則認為,隨著比特幣的採用範圍擴大,其長期潛力將逐漸顯現。
資料來源
評論
Adam Back的觀點反映了加密貨幣社群對比特幣長期價值的樂觀期待,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比特幣的固定供應量(2100萬枚)和去中心化特性確實使其具備成為「數位黃金」的理論基礎。然而,歷史數據顯示,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且在短期內未必能有效對抗通脹,這與黃金作為穩定避險資產的悠久歷史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政策轉向支持加密貨幣可能是推動比特幣普及的關鍵,但其能否真正取代或匹敵黃金,還需看市場接受度與實際表現。對於投資者來說,比特幣或許是多元化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但將其視為完全可靠的避險工具仍需謹慎。未來十年,隨著技術與監管環境的演進,這場「比特幣VS黃金」的競爭將值得持續關注。

英國 2026 年加密貨幣新政即將上路:全球監管格局或將改變


根據最新消息,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正積極準備在2026年推出全新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這一舉措可能對全球加密貨幣行業產生深遠影響。FCA支付與數位資產部門主任馬修·朗(Matthew Long)透露,屆時監管範圍將大幅擴展,不僅限於現行的反洗錢(AML)規定,還將涵蓋穩定幣發行、支付服務、借貸、交易所等多項加密貨幣相關活動。這一新政被稱為「閘道授權制度」(gateway authorization regime),預計在2026年最終政策文件發布後正式生效。
報導指出,英國此舉旨在從單純的反洗錢監管升級為更全面的授權體系,對加密貨幣企業提出更高合規要求。對於已經在AML框架下註冊的公司,是否需要重新申請額外許可尚不明確,但馬修·朗表示,企業可能需根據業務範圍申請更多授權。FCA計畫在今年內針對穩定幣、質押(staking)、交易平台等議題發布討論文件,並展開諮詢,以確保新框架能在2026年順利實施。
專家分析,這一監管升級可能為英國加密行業帶來雙重影響:一方面,嚴格的監管或增加小型團隊的合規成本,特別是那些無法負擔多重合規模組的開發者;另一方面,若企業能妥善應對,這將成為競爭優勢,尤其是在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歐盟也逐步強化加密監管的情況下。報導建議,加密貨幣從業者應密切關注後續的諮詢文件與草案,並與專業法律顧問保持聯繫,以提前做好準備。
隨著美國對加密貨幣採取較寬鬆態度,英國的這一舉動顯示出全球監管態度的分化。專家警告,2026年的新政可能意味著純粹無監管的創新時代即將結束,轉而進入一個更結構化且受監督的未來。
資料來源:
評論:
英國即將推出的2026年加密貨幣監管框架無疑是全球加密行業的一大轉折點。這不僅反映了英國欲成為加密貨幣監管領跑者的野心,也凸顯了其試圖在金融創新與風險控制間尋求平衡的努力。對開發者與企業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合規成本的增加可能淘汰部分小型玩家,但對於有能力適應新規則的大型企業而言,這將強化其市場地位。然而,監管過嚴是否會扼殺創新,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全球視野下,英國與美國的監管分化可能進一步影響加密貨幣的地理分佈與發展路徑,未來幾年的行業動態值得密切追蹤。

SEC 放寬加密貨幣監管:穩定幣與挖礦免受證券法約束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採取了一系列行動,為加密貨幣行業帶來了顯著的政策轉變。根據最新報導,SEC已通過三項官方聲明,明確表示傳統迷因幣(memecoins)、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挖礦(包括集體挖礦),以及以美元計價且具備充足儲備的穩定幣(covered stablecoins),均不屬於證券法規範範疇。這意味著這些加密貨幣活動無需向SEC註冊,標誌著監管環境的重大鬆綁。
此外,特朗普政府上任後迅速採取措施解決加密貨幣行業的「去銀行化」(debanking)問題。在特朗普就職僅兩天後,SEC發佈了《員工會計公報122號》(SAB 122),廢除了之前的《SAB 121》,該規定曾因增加銀行持有加密貨幣的成本與複雜性,實際上限制了銀行參與加密貨幣業務。如今,銀行可自由持有加密貨幣,而此前陷入訴訟的企業也獲得解脫,甚至可能吸引更多新參與者進入市場。
報導指出,SEC正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發佈新指引,逐步澄清哪些加密產品不受其監管。這一舉措是在特朗普提名的SEC主席保羅·阿特金斯(Paul Atkins)尚未正式上任之前進行的,顯示出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行業的態度已大幅改善。業界人士認為,這為加密貨幣企業提供了明確的合法途徑,有助於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美國的發展。
資料來源:
評論:
這則新聞顯示美國政府在加密貨幣監管上的立場正從過去的嚴格執法轉向更開放與支持的態度,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後。這不僅回應了業界長期以來對清晰監管框架的呼聲,也可能為美國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場中爭取更大影響力鋪路。然而,儘管穩定幣與挖礦等領域獲得鬆綁,其他加密資產(如代幣銷售或去中心化金融項目)的監管仍存變數,未來政策的全面性與持久性還有待觀察。此外,銀行參與加密貨幣的放寬可能帶來金融創新的同時,也需警惕潛在的系統性風險。總體而言,這是加密貨幣行業的一個積極信號,但長期影響仍需時間檢驗。

迷因幣的瘋狂如何資助突破性抗衰老研究


根據《Cointelegraph Magazine》的一篇報導,迷因幣(memecoin)這種看似荒誕的加密貨幣現象,正意外地成為資助尖端抗衰老研究的重要資金來源。迷因幣以其幽默和投機性質聞名,例如狗狗幣(Dogecoin)和柴犬幣(Shiba Inu),近年來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參與,並在市場上掀起熱潮。然而,這些資金不僅停留在炒作層面,還被一些項目用於支持科學研究,特別是延長人類壽命的抗衰老領域。
報導指出,部分迷因幣項目的收益正流入如SENS研究基金會這樣的機構,這是一家致力於解決老化相關疾病的非營利組織。以太坊共同創辦人Vitalik Buterin早在2018年就曾向SENS捐贈240萬美元的以太幣,展現了加密貨幣社群對長壽研究的興趣。此外,一些新興迷因幣項目也開始將部分交易稅或資金直接捐贈給相關研究機構,試圖將投機熱潮轉化為社會效益。
文章中提到,迷因幣的「墮落」(degeneracy)本質——即其高度投機性和缺乏實質用途的特點——反而成為吸引資金的關鍵。這種現象被稱為「迷因幣超級週期」(memecoin supercycle),因其社群驅動的狂熱而快速累積資金。專家認為,這種資金流向可能為抗衰老研究帶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傳統資金來源有限的情況下。
然而,報導也提醒,迷因幣市場的高波動性和風險不容忽視。投資者可能因追逐短期利潤而蒙受損失,而這些資金是否能長期穩定支持科學研究,仍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
評論:
這則報導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矛盾:迷因幣作為加密貨幣世界中最不正經的一部分,竟可能成為推動人類長壽這樣嚴肅科學目標的助力。這種現象反映了當代科技與金融文化的交融,投機行為在無意間產生了正向外部性。然而,迷因幣的資金來源本質上仍依賴市場狂熱,一旦熱潮退去,研究資金的持續性將面臨挑戰。此外,資金流向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率也需更多監督,以確保其真正惠及科學進展,而非淪為炒作的附帶品。總體而言,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既展現了加密貨幣的潛力,也暴露了其不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