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策略趁宏觀經濟動盪買入比特幣低點,展現長期看好信心


根據加密貨幣新聞網站 Cointelegraph 報導,策略公司(Strategy,原名 MicroStrategy)共同創辦人麥可·賽勒(Michael Saylor)近日表示,公司計畫在比特幣價格因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下跌時,進一步購入更多比特幣。此舉是在公司近兩週暫停購買後,重新啟動其積極的比特幣投資策略。
報導指出,儘管近期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導致全球股市暴跌5兆美元,比特幣的價格表現相對穩定,顯示其作為價值儲存資產的潛力,而非高風險投資標的。賽勒的策略公司持續視比特幣為核心資產配置,該公司目前持有超過528,000枚比特幣,總值約356.3億美元,平均購入價格為每枚67,458美元。
在2025年巴黎區塊鏈週(Paris Blockchain Week 2025)上,Blockstream 執行長亞當·巴克(Adam Back)接受 Cointelegraph 採訪時表示,當前由美中貿易戰引發的宏觀經濟壓力,可能使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他認為,比特幣有潛力與黃金競爭,甚至取代部分黃金的價值儲存功能。
策略公司的比特幣投資動態受到市場密切關注,被視為機構對比特幣興趣的風向標。賽勒在社交媒體 X 上發文暗示新的購買計畫,並強調比特幣不受關稅影響,顯示其對比特幣長期價值的堅定信心。然而,市場對策略公司的高度槓桿投資策略也存在爭議,有人擔心其財務結構是否過於依賴比特幣價格的穩定性。
資料來源及連結
評論
賽勒的策略公司在宏觀經濟動盪中選擇加碼比特幣,反映了其對加密貨幣長期價值的樂觀態度,這種策略在當前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確實突顯了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的獨特定位。然而,策略公司將大量資金投入單一資產的做法也引發風險疑慮,若比特幣價格劇烈波動,可能對公司財務造成壓力。另一方面,賽勒的公開喊單與高調投資,可能進一步推高市場對比特幣的關注,對散戶投資者產生引導效應,但也需警惕過度樂觀的市場情緒可能帶來的泡沫風險。總體而言,這場「買入低點」的行動不僅是賽勒個人信念的展現,也是對比特幣未來角色的一次大膽押注。

加密貨幣遊戲與賭博廣告成本高昂,吸引用戶難度大增


根據最新數據,加密貨幣行業中,遊戲與賭博相關的廣告活動成為吸引擁有加密錢包用戶的最昂貴方式,其成本在所有行業領域中高居榜首。Web3營銷公司Addressable的共同創辦人Asaf Nadler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遊戲與賭博廣告的平均每錢包成本(CPW)高達8.74美元,較低四分位數為3.40美元。CPW是一項衡量吸引已安裝加密錢包的網站訪客成本的指標,這類用戶被認為更有可能轉化為加密產品的實際使用者。
報告顯示,相比之下,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中心化金融(CeFi)廣告在吸引現有加密用戶方面表現更為高效,成本顯著低於遊戲與賭博領域。Nadler解釋,這可能是因為遊戲與賭博廣告需要更複雜的策略來吸引和留住用戶,尤其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Web3遊戲尚未完全吸引主流玩家的注意力。數據來自Addressable進行的200場程序化廣告活動,涵蓋70多個廣告商,目標用戶估計達950萬人。
此外,業界人士指出,Web3遊戲正面臨挑戰,許多項目過於專注於加密技術和代幣經濟,而忽略了遊戲本身的趣味性和可玩性,這導致難以吸引非加密背景的玩家。與此同時,市場分析顯示,熊市期間吸引Web3用戶的成本上升,而牛市時則下降,顯示市場週期對用戶獲取成本的顯著影響。
資料來源及連結
評論
這則報導揭示了加密貨幣行業在用戶獲取上面臨的挑戰,特別是在遊戲與賭博領域的高成本問題。遊戲與賭博廣告的高CPW反映出Web3遊戲在市場推廣上的困境:一方面,這些項目需要吸引熟悉加密技術的用戶;另一方面,又必須突破圈層,吸引更廣泛的玩家群體。然而,當前許多Web3遊戲過分強調代幣經濟而忽略遊戲體驗,可能導致用戶流失和推廣成本的進一步攀升。
從更廣泛的視角看,這種現象也反映了加密行業的成長痛楚。雖然DeFi和CeFi領域在吸引用戶上更具效率,但遊戲作為Web3最具潛力的應用場景之一,若不能解決趣味性和可及性的問題,可能難以實現大規模採用。對於行業來說,未來需要在技術創新與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否則高昂的廣告成本可能成為持續發展的絆腳石。

比特幣投資者率先揭露美國經濟數據缺陷:Pompliano 發聲



根據加密貨幣新聞網站Cointelegraph於2025年4月13日的報導,知名加密貨幣投資者與企業家安東尼·龐普利亞諾(Anthony Pompliano)指出,比特幣持有者是最早意識到美國經濟數據存在缺陷的群體。他批評主流金融討論已淪為「智識上的死胡同」,許多人僅根據錯誤數據重複不實觀點。龐普利亞諾認為,美國經濟數據的偏差與美元的弱化趨勢,促使比特幣投資者尋求替代的價值儲存方式,並在金融市場中捕捉潛在的上行機會。
報導提到,儘管4月初因關稅不確定性導致股市下跌,比特幣表現卻相對穩健,4月4日維持在82,000美元以上,甚至一度上漲至84,720美元,顯示其與傳統市場的脫鉤特性。龐普利亞諾強調,比特幣投資者不僅僅是批評現行金融系統的缺陷,他們更採取行動,通過持有比特幣來對抗經濟數據的不透明與貨幣貶值風險。他進一步指出,隨著人們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信任逐漸崩解,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資產的吸引力正日益增強。
此外,文章引用分析師的觀點,認為全球金融體系可能正走向一個分化的儲備系統,黃金與比特幣等「硬資產」有望獲得更多認可。龐普利亞諾的言論呼應了比特幣社群長期以來對經濟數據可信度的質疑,並突顯其作為對抗系統性風險的潛在避險資產角色。
資料來源及連結
評論
這則報導揭示了比特幣社群對傳統金融系統的深刻不信任,並以龐普利亞諾的觀點為核心,強調比特幣作為對抗經濟不確定性的工具。從積極面來看,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確實為投資者提供了獨立於政府數據操縱的選項,尤其在美元弱化與通脹隱憂下,其避險功能顯得更具吸引力。然而,報導也暴露出一個問題:比特幣的穩健表現是否真能長期脫離傳統市場波動,仍有待觀察。龐普利亞諾的樂觀預測或許激勵了加密貨幣支持者,但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比特幣的高波動性與監管不確定性仍是進入門檻。此外,報導未深入探討經濟數據「錯誤」的具體證據,這可能削弱論述的說服力。總體而言,這則新聞不僅反映了比特幣社群的信念,也提醒我們重新審視官方數據的可靠性與金融市場的未來走向。